一、主编简介:陶宏,女,汉族,1961年6月出生,安徽芜湖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广东教育学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保健和卫生工作部副主任,广东幼儿体育联合会会长,广东地区国培园长高级调研修班指导专家,广州多闻经典教育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主要从事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幼儿教师礼仪、幼儿国学课程教学与培训、体育美学等研究。近几年在国内众多大专院校担任国培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历年来为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幼儿家长看展了数百场专题讲座,尤其是“幼儿早操创编的方法与组织”专题讲座广受好评。
二、编写目的: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研究中发现,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物资丰富了,营养也好了,孩子较过去的同龄人高了、壮了,但幼儿园的“小胖墩”“近视眼”越来越多,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肥胖儿童比率提高、儿童心肺功能下降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缺乏活动场地;幼儿体育活动器材不足、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时间不足:一线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体育技能(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幼师),使其在对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无法做到科学有效地指导,以至干很多幼儿园常年靠外聘体育专职教师兼任幼儿园体育教学。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幼儿体育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不能得到保证,直接影响幼儿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强调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得到保证。重视幼儿体育教育,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规范的幼儿体育教育体系,引领帮助一线幼儿教师真正、有效地掌握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继而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是当前亟待实施的举措。
三、内容总结:读了陶老师主编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实践手册》,我将此手册分为九个模块。在第一个模块里,介绍了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阐述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为幼儿老师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教育方向。在第二个模块里,明晰了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要领,各年龄班基本动作发展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在第三个模块中,阐述了幼儿园常用的队列队形,特别强调幼儿阶段的队列队形要避免军事化、成人化、小学化。在第四个模块里,明晰了幼儿早操的概念及早操活动的内容、形式;明确了基本体操的创编原则、方法及组织形式。在第五个模块里,特别强调了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课中的运用;幼儿体育课的运动量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在第六个模块里,倡导将体育游戏活动作为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使幼儿的身体在户外体育运动中得以均衡发展,弥补个体差异。在第七个模块里,介绍了幼儿园开展小篮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归纳整理出了幼儿小篮球的教学教案( 由广东幼儿体育名师密肖华老师提供),并展现了丰富、形象、直观的大中小班的区域小篮球游戏活动图片(由广州市南沙区有英幼儿园提供),供读者借鉴。在第八个模块里,提供了丰富的一物多玩、一物多练的活动案例,倡导线教师具备环保理念,即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器械来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在第九个模块里,提供了丰富的自制运动器械的案例和图片(由广州市天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广州市晋禺区荣达幼儿学校、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实验幼儿园提供)。
四、书本特点:人理论展面进步明确了幼儿园体有教育的理念,指明幼儿体育教有的方向,融合了广东幼儿体育名师们在一线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案例,图文并茂,配以早操、体育活动案例视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性强,易于实操。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一线幼儿教师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好帮手,是一本实用的案头教学工具。
五、阅读收获:3至6岁正是人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更是各种基本动作技能(坐、立、走、跑、跳)和肢体行为习惯定型的初期。体育锻炼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有效增强幼儿体质,同时还可以提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重要的健康基础。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6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一旦错过关键期,其教育效果在以后是很难补偿的,也是以后教育难以达到的。因而,在此阶段中,教师如果能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全面和有效的体育活动,将对幼儿的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健康及情感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六、感想与疑问:在读了这本手册,主要围绕体心技三个层面上提升孩子的能力边界,身体素质各方面更强,精神品质更优秀,运动能力各项指标更高,这就是我们进行幼儿体育教学的价值。体,暂且理解为“基本体能”,包括基本形体的塑造或纠正,肌体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的培养,敏捷性(协调性)柔韧性的提升。心,暂且理解为“心态健全”,于运动训练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团队意识明白个人在团队之中的担任的角色,交际意识明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定位。技,暂且理解为“通项及专项技能”,通项技能包括走爬翻跑跳投,专项技能比如篮球动作或武术动作;掌握运动流程知识,能在运动之前进行相应的热身准备,及在运动之后进行相应的整理放松。
在幼儿体适能的教学需要同时满足诸多条件,包括幼儿的兴趣引导和体能上限的问题,训练内容的价值体现的问题,家长的需求问题,教学单位自身的局限问题,教练团队本身的能力边界问题;最终如何协调各方面需求的问题。
健身房的训练体系更为侧重形体的改观,它就会相应的牺牲一些敏捷性;足球的训练体系大开大合的对抗训练,则需要更专业的场地和配套的医务支持;武术类的训练体系,专业的发力动作更为微妙,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水平,需要更多的手把手式的姿势纠正或调整。有个育儿专家说得很对,你鼓励一个身体强壮的孩子,要勇敢,又或者你鼓励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要勇敢,这两者得到的效果能一样吗?
我们做的是幼儿教育不单只是培训而已(培训则只是单一的侧重技能,管他思想品格有什么偏差不偏差),展开的说,就是既要教学也要育人,教学是培养技能层面(动作发展)的事情,育人是发展心(性情品格)与体(身体机能)层面的事情;就是我们既要发展他体魄的健壮也要引导他气魄的勇敢,育人心性品质层面的事情反而还多一些。老话说,经师易找而人师难寻,而我也常常在在想,以后我会不会毕业去任职时教的方面做的不够,育的方面做的更不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技能的教学点比较容易找到系统的教案,而思想品格的教学点就很难找到可以实操的方案;因为品格这东西比较形而上学,形而上的东西,实在是很难把握,你跟他说失败了不要放弃,要继续努力,他就牢牢记住你这句话,并从此永不言败积极面对人生,积极面对一切了么?许多教学点需要遇到契机,需要因缘教化,所以品格的养成很难掌握;形而下的东西还好培养一些,你跟他说从高处往下跳之后,要在落地的时候变成青蛙的动作蹲着,笨一些的再多说他几次就能做到了,也能印证他有没有养成习惯。所以一下几个问题是我目前所需要去努力达到或者去钻研的问题:
1、关于品格养成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其教化作用要放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下才能看到。学会和他人打交道,各种场景下和同学怎么相处,各种情境下和前辈如何交互。学会在什么时候给他人加油鼓劲;在什么时候给他人帮助支援;在什么时候咬牙坚持;在什么时候达到放下的边界;在跑步开始的时候该干什么,而结束的时候又该干什么。
良好性格的养成固然与生长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带班的幼师也起了比较多的作用,却不能因此而推卸我们体育类教师应有的责任,何况报学体能兴趣班的孩子常常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精力过剩而目中无人,另一种是体弱多病而胆小怕事;各种类型的孩子,他长成之后能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乃至做人做事能不能和团体融合会不会让人信服,在这里我们当然要做最后的努力。就好比一个顶级厨师说一个拿着菜刀的神经病,他不配拿刀,这种情境比较好理解;同一把菜刀,行凶者拿着是伤天害理的凶器,大厨师手里就是美食烹饪的神器,两者的境界天壤之别。一个武学大师内心百感交集的,对一个仗势欺人的小混混说,你不配谈利器;这种心境,不是任谁都能理解。天下号称习武之人的那么多,却并非都有武道精神;我做过武道类教学,亲见某些场馆培养出来的几岁到十几岁的学生,,有的身体壮硕而目中无人,见面也不打招呼;有的姿态生硬,却无法掩饰那种自鸣得意;有的呢,教练在讲解示范他在下面大声私语;有些呢小聪明写在脸上,前辈拜托个事情给他,比如帮忙某某同学搬一下行李,他就推三推四找理由或直接开溜;谁当教练或教师也不能保证他的学生中不出现这种的类型,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尽量的让他们多懂些礼节,多做些尊敬前辈的事情,课余多帮场馆收拾靶具等等。
2、教练团队的教学能力问题。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自然不会满足于幼师这种比较有限的工资待遇与职业成就感,所以幼儿园的体育老师和带班老师的流动量都是很大的;遇到T型教练的孩子就比较幸运,因为他们的体能课程体系来自于有着多年(多年应该理解为经历过完整的训练周期)运动训练经验的T型教练;T型即是有一项专业突出又具备常规体育教学能力的结构,比如在某种武术运动方面是高手或专家,或者在某种球类运动方面是高手或专家;那么他会知道有目标有系统的培养一个顶尖高手需要注重哪些项目,并且明确的让他们得到这些特质让他在长远的将来有能力成为顶尖高手,以前刚开始作为武道教练时,有些来上第一节课的学生,专项动作做得很熟练,虽然发力点不清晰总体上也不是非常协调,比如一个格斗式前弹踢,而他又很肯定的说从来没有学过,排除掉本身的协调性高的原因,另一个可能就是之前有这方面的明师教学过,所以他经过某些动作的配套练习,完成过相关的专项体适能,所以能把动作完成得比别人好(包括幅度和节奏控制)。
3、课程的设计问题。体育锻炼虽然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但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看起来,这都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在幼儿阶段,体育锻炼却有着最好的切入点。首先,幼儿阶段的精力是最为充沛的,当然,这不等于他们不需要调整休息的环节。然后,幼儿最喜欢什么?玩!就是玩!幼儿兴趣点也是和玩相关,像一只小猫似的,虽然注意力只能维持十来分钟,但是,他们几乎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强烈好奇心(当然不包括新闻联播),可以在体育锻炼课程当中引入游戏导入,或者就是以游戏作为课程的外壳包装,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完成训练任务。课程锻炼目标就是一颗颗的冰糖葫芦,故事情节(游戏)引导就是糖衣或是那一根把项目要点串联起来的竹签。
由于没有标准教材的参考资料,各方面会有家长或主管会常常跑来质疑教学上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必要性方面很难找到依据,需要教练个人积累的运动生理的理论修养,安全性方面,对于没有教过的内容,只能从大的班级先行进行实验教学,然后逐步向小的班级推行,以这样递推的方式进行。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终生体育意识,就更需要教练员具备更多的运动哲学的修养和积累了。
4、课场组织与控制的问题
在幼儿教师领域女老师往往是天生的领导者,相比男老师在管理课场的学生情绪方面更有优势,因为女性的意愿表达会更为丰富,包括以各种面部表情的来表现的喜怒哀乐,各种声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来区分的轻重缓急,各种姿态动作的来示意的起承转合,而成年男性的表情和声调却往往是像新闻联播的语调一样,缺少明显变化的(让一个男的讲话眉飞色舞,既不容易也不好看);所以在控制课场局势方面,受过专业教育,特别是声乐和舞蹈教育的女幼师有着十八般武器,男老师就好比赤手空拳去面对炮火纷飞的战场。糖果可以作为常用的奖励手段,幼儿来到你的课程,要么是为了有所得,要么是为了有所乐,难道他还能是为了有长远意义么,这是大人考虑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一本正式的教学参考书会告诉你这个,毕竟这有点投机取巧旁门左道。
5、教学的实际困难
幼儿体育的常规配套课程,常规课程面临的情况包括,会被各种演出活动时间所挤占(节日或特色班各类汇演),也会因为其它主题课程冲突而取消(比如春游秋游等,幼儿需要外出一整天的活动),也会因为体育教师忙于其他工作而取消(毕竟身兼多职),所以计划本学期20周计20次课,实际上有些班一学期下来,只完成不到10次课的教学训练,再具体到某个孩子的附加课程冲突下的取舍,所完成的课次数就会更少。同样是某个年级,比如同样是小班级(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的年级划分),因为带班老师水平高低的不同,也会产生孩子总体智力水平的不同;比如中班A和中班B,因为中班A的带班老师很专业,所以带出来的孩子到了第二学期,他们的智商学识和动作水平已经达到大班水平;而中班B因为班主老师教学能力弱,又加上班中几个捣蛋鬼,所以这个班的总体能力停留在小班的水平;所以体育教学组面对的多个班级情况是复杂的,你好像不能给中班的孩子备小班的课程,你又好像不能不按实际接受能力去教学,你又不能在教案上欺上瞒下,所以问题怎么解决还是看各方面的示意了,要么在教案上不那么钻牛角尖,要么在执行上不那么苛刻无情。
6、准备阶段与整理阶段的问题
孩子们的运动受伤怎么处理,非常难处理。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它发生,如何避免孩子的运动损伤?在运动之前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毕竟一次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可能只有半个小时,有些班的孩子,一周时间之中就指望这半个小时来提升体能了,在运动的初步阶段进行拉伸动作柔韧提升,相应部位的活动准备,在运动的最后阶段进行放松及恢复按摩。该怎么合理的去安排课程的内容等也是教学实施时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