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辉,副教授,体育学院场馆中心主任。曾获“2008年成都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成都大学先进个人”,两次荣获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执委会“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荣获成都市政协“优秀提案先进个人”。本次大运会担任成大排球场馆中心副主任。
大运会开幕式第二天凌晨6:30,成大排球场馆中心副主任侯光辉就来到了体育馆,开始准备本次大运会成大排球场馆的第一场比赛。这是大运会比赛期间他的基本日常,为保证第二天清晨所有场馆的巡逻和运行记录数据及时上报各执委会工作组,侯光辉都是早上七点以前到场馆,晚上12点以后离开场馆。
对他而言,成大体育馆是自己和同事们共同倾注许多心力的地方。
成都大学体育馆,是成都大运会排球项目五个比赛场馆之一,位于成都大学的东南角,距大运村仅有1.5公里,是距离运动员住地最近的场馆。体育馆副馆同时被选定为所有参赛队的训练场馆。本次大运会期间,主馆共举办了20场排球比赛,副馆安排了32场训练比赛。
作为成大排球场馆中心副主任,侯光辉主要负责场馆的后勤、网络和交通工作。但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大运会的申办工作以来,作为学校场馆中心主任,他就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大运会申办、筹办和举办的第一线,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默默为成都大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运会开幕前,学校需要把体育馆移交到龙泉赛区。移交过程中,本着节俭办赛的原则,成都大学体育馆进行了100多个项目的改造,以更加适应大运会排球比赛的要求,改造也始终坚持成都大运会绿色办会的理念。场馆改造内容包括建筑、消防、通风、体育工艺等专项工程。提到改造,侯光辉笑着说:“当时,我负责的几个工作组,担子重、头绪多,涉及到电力、网络、安保、供排水、消防和环保卫生等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还是挺费脑筋的”。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他和同事们一起,主动靠前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将相关工作人员请到场馆现场征求意见、建议;积极配合学校对接市委相关部门,解决学校体育馆“网络等保”事宜;在体育场改造期间,多次向相关部门报告申请解决一号田径场灯光问题,最终实现专业级灯光安装。
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经过改造后,成大体育馆变身成为了“能喝水、能捕光”的绿色场馆。“雨水回收系统,我们做了粗略统计,一年回收的水量应该是在650方左右,它完全能够满足我们体育馆旁边的足球场的草的喷灌,甚至跑道的清洗完全能够保证。”同时,成都大学排球场馆的副馆一层,通过600平方米大小的玻璃采光井,可以让外边的阳光透进场馆内,为内部空间提供自然光源,这样可以减少灯光使用、节约电能。副馆的幕墙设计也采用了新型的玻璃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充分体现了成都大运会的绿色办会理念。“玻璃幕墙可以做到自然采光和收光,它能够把上面的光收下来,下面的光传上来,这个是我们做的一个特色。如果一楼开灯,上面二楼、三楼都可不用开灯,这样每天可以节约大约300到500度电,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用电量。”侯光辉介绍道。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成都大学排球场馆实现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既能满足大运会赛时服务赛事,又可服务赛后持续运营,更是为成大师生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
除了排球场,侯光辉还兼任田径场馆中心副主任。在集中办公期间,侯光辉每天在排球馆、田径场、大运村、青山足球场四地之间穿梭,在移交前后和同事们多次协同研讨工作方案,在学校职能部门、施工方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所有整改事项,为“校转村”做好了强力的基础保障。
现在比赛和训练已全部结束,大运会也圆满闭幕。侯光辉说,接下来,他的工作主要是资产移交总结、档案整理归档等。但最重要的,是要保留这份青春的印记,把大运精神延续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让大运精神遗产在成大永续光芒,让成大学子承继大运精神放飞梦想和希冀,奔赴青春的梦想。